周桐老师在课堂上
2014年7月,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入校的周桐老师,在我校开启了人生的新起点。在校四年间,从软件与控制教学团队中智能控制专业负责人到网络安全教学团队负责人,周桐老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周桐,工学博士,现任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安全教学团队负责人、软件支部书记。教学中,他因材施教,“课证融合”策略广受赞誉;作为竞赛指导教师,他带领学生斩获多项国家级、市级竞赛大奖;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他协助领导完成重庆市优质校建设项目和亚开行项目,申请重庆市众创空间和校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他精益求精,让多项“不可能”蜕变成“可能”。
突破禁锢 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凌晨时分,在宾馆房间的桌子前,周桐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起,还在为学生整理着信道编码的问题。因为明天,他们将带领四名学生赶赴天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国赛。第二天的赛场上,一晚上没睡的周桐老师,顶着两枚黑眼圈焦急地等待着比赛结果,当得知团队斩获全国二等奖时,紧绷多日的神经在那一刻才放松了下来。奋斗多日,他终于实现了专业发展“质”的飞跃。
周桐老师在指导学生
2014年,博士毕业后的周桐老师来到学校,担任了软件与控制教学团队中智能控制专业负责人。从研究学习走上教学岗位,一朝身份的变化,让他感到满心欢喜,想要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带领专业前进的想法日益强烈。
深入专业之后,他的热血却瞬间凉了半截。由于专业的局限性,面临着严重的招生问题。他大胆决定,必须做出专业调整。
经过多次比对,周桐老师决定将专业方向转到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万事开头难,有了想法如何付诸实践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了参加国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来支撑专业的发展。
带着团队成员李新,周桐老师开始了对参加市赛学生的层层选拔。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找到院领导表示想要承担市赛。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承担市赛的过程中,不仅与设备供应商协商解决了学校设备问题,并且还得到了相关企业工程师的帮助,学校顺利获得了市赛一等奖,取得了参加国赛的机会。
国赛在技术经验和技巧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学校的硬件达不到,他就带着学生坐火车来到西安,借用西安高校的比赛场地进行训练。“对方也很忙,所以给我们团队的时间不多,我们只能白天练习,晚上解决程序问题。”不懈的努力最终换来了可喜的结果,周桐老师带领团队获得了国赛二等奖。在他的改革引领下,智能控制专业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
命运总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命运也总会厚待有准备的人。2017年,在智能控制专业摸爬滚打三年之后,周桐老师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挑战,担任了学校网络安全教学团队负责人。
专业不对口,并没有让周桐老师打退堂鼓。相反,他觉得这是一种快速成长的捷径。那时,周桐老师和罗远成老师搭档,从技能大赛落脚,指导专业建设。
“我们分工明确,他主内给学生辅导,我主外安排食宿和找各种比赛的资源,同时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新专业,我还经常和学生一起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周桐老师重新梳理并重构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利用技能大赛资源反过来支持教学。
周桐老师发现,技能大赛的内容是行业专家结合行业前沿所制定,对指导专业发展方向有极佳的效果。为此,他制定了团队学生参赛淘汰制,选择优秀学生参加市赛和国赛,并最终打破了国赛三等奖的“魔咒”,首次获得了二等奖。
此外,周桐老师将整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行“课证融合”,课程不需要教师打成绩,直接用新华三、锐捷的VUE考试系统进行认证考试,通过就可以拿行业的网络工程师证。同时,网络安全团队毕业时必须考取行业认证,最低为NA标准,以此进行专业建设。
“咱们专业的学生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网络安全专业共150人,目前到对口企业就业的人数达到110人左右。”他自豪地表示。
与时俱进 完成项目建设新跨越
2014年底,周桐老师再一次回到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博士后,继续为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充电。毕业之后的他,在工作和教学当中更加有底气,这也让学校看到了他在项目建设方面的潜能。
2017年暑假,周桐老师的妻子顺利产子,全家沉浸在幸福当中。与此同时,学校的优质校项目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项目团队成员,他在取得家人理解后,在妻子生产的次日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领导出差,周桐老师便承担起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工作,并与学校对接,带领团队撰写申报书。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一字一句斟酌材料。
忙碌的同时,他还要负责学校的亚开行项目,嫡系贷款建设实训室。银行专家对材料的要求极其严格,他只好一次次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反馈修改材料。“目前项目仍在进行当中,我会努力取得一个好的结果。”
周桐老师所在的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的地位十分突出,他敏锐地感觉到,在如今的时代要求下,学院亟需申请科研创新团队,保证学院的发展需要。
征得领导同意后,周桐老师开始撰写申报书。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他结合专业和人工前沿技术,通过整合网络、通信、软件和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专业,顺利成立了数据与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团队,实现了学院建设的新跨越。并在后期的团队运行、学校中期验收等环节承担了重要的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负责了整个众创空间的运行管理、绩效评估材料、上级领导检查、公司创办、公司融资、公司产品推广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最终帮助学校成功申请了2015年重庆市第三批众创空间资格,并获得50万资助。
“永不满足”是周桐老师工作的思想,工作多年,他一直在追求突破各项“不可能”。
“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带领团队承接横向项目和技术服务。”周桐老师表示,还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责编:王琼)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