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选派的4位驻村“第一书记”张君维、叶正泉、王一刚、许军进驻对口帮扶的重庆市城口县4个偏远乡村,从办好民生实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手,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路灯亮了 村民心暖了
“终于有路灯了,再也不用担心摸黑走夜路,感谢您让我们多年以来的心愿成为现实……”望着崭新明亮的路灯,城口县双河乡天星村年过八旬的老人白礼清打心眼里高兴。此时,驻村“第一书记”张君维正在对新装的20盏太阳能路灯做最后的检查。
天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君维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家庭情况(受访者供图)
6月下旬,来到天星村仅一个多月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君维在摸清村里情况后,从“点灯亮村”着手,陆续解决群众民生难题。“路灯的投入使用,不但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张君维介绍,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出资4万余元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成为了一盏盏“民心灯”。
路灯亮了,群众心暖了,张君维的“助村助民”工作起步了。他在天星村所属10个村民小组走访期间,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民生安全、村民养殖种植情况等展开摸底调研,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已初步掌握全村村民工作生活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为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铺平了道路。
小山村上演红色舞台剧
“咱们的革命就像这条小船,只要我们坚定信仰,为四万万同胞的福祉而奋斗,我们这条小船就会变成巨轮,从小溪小河奔向大江大海……”6月28日,在城口县庙坝镇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上,由石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叶正泉自编自导并参演的原创红色舞台剧《红船初心》如期上演。
石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叶正泉自编自导并参演红色舞台剧(受访者供图)
舞台上,叶正泉带领村干部、驻村队员和村里的共产党员生动演绎了一艘红船如何启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航程,红船精神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小山村里的老百姓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
“这部舞台剧我们排练了半个多月,乡亲们都来看‘稀奇’,还帮我们打下手,村子里好闹热。”初到石兴村,有两年多驻村扶贫工作经验的叶正泉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用一部红色舞台剧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拉近了与乡亲们的距离。近期,他还计划在村子里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在村子里、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从急处着手 解决游客“如厕难”
在城口县高燕镇红军村,六月以来不断有大量游客来到村里观光旅游。这个因川陕红军曾在这里战斗而得名的小山村,在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从巫溪“转战”城口的驻村“第一书记”王一刚初到红军村便马不停蹄地忙碌于村里各个红色景点的管理和环境整治工作。
红军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一刚带头维护苗木基地(受访者供图)
在周末节假日,村里的红军广场、红军医院、红军雕塑等红色旅游景点人头攒动,带活了乡村旅游经济,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但也带来了不少“幸福的烦恼”。其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便是游客“如厕难”问题。村子里4个公共厕所随着使用频率陡增不断出现故障,为游客观光和村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就是我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为了解决游客“如厕难”问题,王一刚带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自己动手,检修维护公共厕所。因村里经费紧张,公共厕所的设施设备出现故障不能立即换新,王一刚就隔三差五挨个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坏一次就自己动手修一次。
在解决了游客“如厕难”问题后,他又利用周末时间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为村里种植的金丝皇菊除草,并带头维护村里的120亩苗木基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是王一刚身上最鲜明的特质,也是他在过去两年驻村扶贫工作中获得的重要法宝。
村子里来了“气象播报员”
城口县地处重庆市最北端的大巴山区,域内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山大坡陡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城口县属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在城口县沿河乡迎红村,夏季暴雨频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常有发生,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和潜在危险。初到迎红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许军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已遭遇了数场大暴雨的袭扰,村里险情不断,这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迎红村驻村“第一书记”许军走村入户调研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受访者供图)
“地质灾害频发是困扰迎红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初来乍到的许军知道自己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他想到了从做好预防着手,提前预报灾害性天气、及时排查隐患险情,做一名尽职尽责的“气象播报员”。
如今,每天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关注天气预报成为了许军的一项工作和生活习惯。一旦了解到可能有大暴雨来袭,他便第一时间在村民微信群里转发上级的预警通知,同时安排村干部上门提醒,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好灾害预防,最大限度保障村民人生财产安全。
安全无小事。牵动许军的除了地质灾害,还有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在走访调研中,许军发现村里的自来水厂缺乏常态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他在征得村委会同意后,随即向上级反映情况,积极争取为自来水厂安排一名兼职管理员,保障村民饮用水安全。
从高校教师到驻村“第一书记”,许军从保障民生安全着手,在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供稿:党委宣传部 工会办/责编:冯焰勇 刘洪梅)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