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后勤工作篇:高效低耗安全稳定 优质服务管理育人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11-14 19:34 点击数量:

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是现代学校整体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支撑。近年来,学校顺应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新期待,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强化管理,资源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办学条件得到新的改善,为推动学校跨越式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整体搬迁到位 校区置换推进

近年来,学校按照“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节约投资,保证质量,确保工期”的原则,积极做好校区整体搬迁和校区置换工作。2014年6月,学校顺利整体搬迁入驻江津校区,这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崭新时期。

在校区置换工作中,学校成立了老校区置换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负责校区置换,以回笼土地出让资金。目前,校区置换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上桥校区土地收储价款、渝黔铁路建设工程征用上桥校区土地补偿款和西环立交改造工程征用上桥校区土地补偿款已到位。巴南校区西院地块已成功寻到购地单位,并签订购地协议。上桥校区教职工住房征收拆迁工作有序推进。

\

搬迁校区

图书馆建落成 书香校园宜人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至2016年末,图书总量已由2011年末的32万册增加到72万册,基本满足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数字资源内容也进一步丰富,数据总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数字资源从只有维普期刊、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等3种数字资源扩展到维普考试、知网、超星视频等多个电子资源,数据总量达到30T。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图书馆硬件设施有较大改善。2017年6月,江津校区图书馆实现建成开馆,在重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中首屈一指,馆舍面积由原有的3800余平方增加到26000平方,内部采用大开间格局、大流通的管理模式,部署了自助借还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向智慧图书馆更近一步,符合现代化图书馆之休闲文化中心的发展方向。

此外,图书馆服务维度有较大扩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通图书馆微信、微博服务;由实体图书馆迈向了移动图书馆。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应用》、《信息素养教育》两门公选课。加大美化图书馆的力度,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图书馆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发挥,受到了师生点赞与肯定。

\

图书馆落成

\

图书馆内景

医疗环境提升 健康教育跟进

近年来,医疗环境建设大有改善,学校在江津新校区校区建立了医务所,解决了师生的基本医疗问题,并积极做好学生的医保工作,参保率逐年提高,达到97%。完善了各项制度,对卫生监督局及医保中心要求的各项政策进行梳理、张贴、宣传工作。对科室必须的且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进行了更换,如医保电脑、医保收据打印机、高压灭菌消毒锅等设备进行了更换,以改善医疗环境。

此外,学校还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对发现肺结核病的同学做好隔离及宣教,所在寝室及同楼层进行消毒处理并对同学进行健康教育。每年都提前筹划,做好各年新生入学体检前期相关工作,保障新生入学体检的顺利展开。

拓展工会职能 民主管理温馨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工会制度建设,修订了《教职工慰问制度》,出台了《二级工会(教代会)工作考核办法》、《教职工兴趣协会章程》、《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实施办法》等;建立了会员电子档案,规范了会员管理。2011年以来,学校工会多次获得“重庆市高校工会工作综合竞赛特等奖”,教职工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先进工作者”、“先进女职工工作者”、 “女职工之友”等荣誉,财贸学院、党委宣传部先后荣获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

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有为中有位。开展“四个之家”建设:建设“民主管理之家”融入学校法制建设之中,建设“娱乐型职工之家”融入学校文明校园建设之中,建设“技能型职工之家”融入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之中,建设“温暖型职工之家”融入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之中。目前,“四个之家”建设正有序推进。

\

荣誉

数字校园变大 现代教育强劲

五年来,学校作为重庆市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单位,基本完成OA办公、教务、学工、招生、迎新、离校、一卡通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用,2011年12月通过重庆市教委数字校园建设验收合格。

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学校也成功申请为重庆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新校区建设期间对原数字校园进行了大规模升级与扩容,建设网络信息点近2万,网络升级到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投资540万建设中心机房,更换了大量的网络设备,完善和扩建了700余个安防监控、120余个考场监控、3500多消费点的一卡通、IP广播等相关业务系统。学校数字化校园水平居全国一流水平。

此外,学校还全面完成了下一代校园网络和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完成了高水平无线校园网络工程建设。“云课堂”获得重庆市第三届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新技术创新奖、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学院通过教育部首批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的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并成为重庆市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单位。

\

云平台展示

\

数字校园建设

后勤保障有力 服务质量提升

五年来,学校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两万平米食堂,通过现金和食物补贴的方式,改善了教职工伙食质量。2014年投入近千万元,在全市率先完成“空调进高校”工程。移栽了巴南与上桥校区5万余株树木,投资1000万余元对新校区全面绿化美化,打造了芳草湖与瀑布等精品工程。还完成了江津校区各门面食堂招投标工作,确保了全校师生的基本需求服务。

2014年搬迁入驻江津校区后,学校引进知名物业管理企业新大正物业管理公司全面提升了校园物业管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高度重视对引进的餐饮、物业公司等服务质量的监控管理,通过设立信息收集台、网上投诉信箱、开展餐饮服务接待日等措施,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切实加强对服务质量、安全和价格的管理,提高师生满意度。

\

后勤温馨活动

(供稿:党委宣传部/责编:刘洪梅)

上一篇:【喜报】建工学院荣获2017年度全国砌体结构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
下一篇:【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新校区建设篇:搬迁学校辛勤开垦 美丽新校山水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