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科技与双创工作篇:科技科研强势引领 创新创业高歌猛进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11-08 21:13 点击数量: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学校科技创新及双创工作成绩显著,积极制定和修订科技管理规章制度,争取政策,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创新创业一路高歌猛进。

20141116120956699.jpg

第二届教学科研大会现场

院士领誉院长 建站江津示范

2017年3月,学校开展了“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并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为我校名誉院长,此外,我校与江津区政府、刘人怀院士共同签署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框架协议,学校也成为重庆市首个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高职院校,江津区首个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高校。

\

我校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

在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2017年5月,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即利用刘人怀院士团队拥有的餐厨垃圾处理新技术和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院士工作站提供的技术力量,在江津区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示范厂,并将餐厨垃圾处理的核心工艺配套产业化装备线落户江津区。

制度经费保障 质量数量俱增

为了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在原有的科研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完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起草和修订工作,从2011年至2017年共形成了科研工作管理和科技成果管理相关办法12个,搭建了我校科技管理工作的平台,为有序开展科研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

五年来共组织全校教职工申报纵向科研项目近200项,共立项129项,合同经费500余万元;全校教师开展对外技术服务项目215项,合同经费近1800万元;院级科研项目立项226项目;组织科研项目开题355项,结题296项。

此外,近年来还组织教师申报专利236项,授权144项,发明专利近10项。专利转让2项,转让费74万元。

2011年至2016年,全校教职工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89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137篇,创历史新高。

按照季刊的要求,学校学报每年出版发行四期,有来自上海、云南、湖北、四川等地的作者投稿。

2016年7月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授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重庆市2015年度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

\

获奖证书

产学政研合作 创新创业腾飞

申报建设了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从2012年至2016年,完成了市教委矿业工程应用推广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于2016年6月完成了中心的验收工作,并获得优秀。2015年顺利结题新技术推广项目2项,2016年成功申报市教委工程应用推广中心项目1项。

构建了校企校地合作平台。学校坚持与企业协同创新育人,积极搭建校企校地合作平台。2011年来学校分别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所、北汽(重庆)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市内外300多个单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与江津区人民政府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与江津区图书馆达成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合作协议。

\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牵头成立江津区高校科技创新联盟。为整合江津区高校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高校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2017年4月成立了江津区高校科技创新联盟,我校作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

\

启动仪式现场

搭建企业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学校为充分发挥教授、博士科研能力,积极搭建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分别与飞尔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天巨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成立了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10多个。

组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2015年10月学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合作组建了“ICT行业创新基地”。双方共同建设和运营并接受教育部的考核与评估。

\

签约仪式现场

牵头新道共建创新创业学院。2015年11月学校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共建重庆工程新道创新创业学院。

_DSC6757.JPG

成立揭牌仪式现场

科研团队建设持续推进。2014年组织申报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5个,经过3年建设,全面完成了团队建设的各项任务,建成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在此基础上,学院拟进行新一轮的科研团队遴选和建设。

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下半年,学院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提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全面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2016年,学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建立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广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断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措施,目前已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大学生创业基础》1门,创新创业选修课5门,聘请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22名。形成包括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成果展示、办公、培训、洽谈、研发、生产、销售、仓储功能齐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众创空间群和创新创业训练基地3200㎡。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成功申报重庆市众创空间1个,重庆市教委高校众创空间2个,江津区众创空间1个。获得空间建设支持经费110万元。市教委的2个众创空间在2016年的绩效评估中,一个获得优秀,一个获得良好。众创空间入驻学生注册企业24家,师生创新团队10支,教师创业团队7支,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实践教育3100余人,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

IMG_0189.jpg

大赛开幕式现场

(供稿:党委宣传部/责编:刘洪梅)

上一篇:【喜报】我校老师荣获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下一篇:【喜报】我校学子荣获2017年“达北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无人机测绘技能竞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