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是一个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长期、稳定的教育教学风气。教风是教学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旗帜。一个好的学校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教风。一个好的教风,一定会促进好的学风形成,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教风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最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我们只有紧紧抓住“治学精神”这个牛鼻子,将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切实转化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才能持续养成良好教风,达到以教风促学风的目的。
一、“治学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
“治学精神”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的态度和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表现为以德垂范、崇尚科学、严谨治学。“治学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教育工作者只有搞清楚为什么“治学”、为谁“治学”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真正明白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其科学严谨治学的内生动力。因此,教风建设首先要建设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只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了这种精神力量,学校教风建设才有思想基础。
二、“治学精神”是一种行为要求
“治学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是一种行为要求。精神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展现出生命力。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是一种广义的要求,它不只针对教师、教学管理者,还涵盖了全体教育工作者。全校教职工尽管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培养人才。“治学精神”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也要求管理服务人员在各自岗位履职尽责中落实,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治学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大力弘扬和行动效果的有效彰显,才能保障学校教风建设,才能让良好教学风气蔚然成风。
三、“治学精神”需要切实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
“治学精神”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治校、治院和治教是实践的三个重要内容。
1.学校的“治学精神”要切实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治校”实践
学校领导要成为新时代的政治家、教育家。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潜心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治校”的大政方略,打造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以自己科学严谨的“治校”策略,持续推进良好教风的养成。
2.学院的“治学精神”要切实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治院”实践
学院领导团队要扑下身子科学规划学院的建设发展,潜心研究专业人才培养。要组织专业负责人潜心研究专业建设工作,组织课程负责人潜心研究课程建设工作,组织全院教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要通过学院领导团队科学严谨的“治院”策略和举措,让学院的专业结构高度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充分满足学生多元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学组织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教育教学活动有充分的质量保障。学院领导团队成员要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带领学院教职工专注于教育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久久为功,养成良好的教风。
3.教师的“治学精神”要切实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治教”实践
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直接面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师者”,一言传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新时代对教师“治教”有新要求、新使命和新责任。教师要修德、修业,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要传好“道”,传播真理,教会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授好“业”,崇尚科学,严谨治教,传授好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要解好“惑”,解好学生知识之惑、成长之惑。要以科学严谨的“治教”行动,以爱子般的仁爱之心,树立起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
人无精神不立,学无精神不治,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是一种思想自觉,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一种行动要求,它会时时刻刻提醒和激励我们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责编:许心如 刘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