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重要讲话在学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书记 易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学校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做到“三个始终”。一是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二是始终聚焦“造良匠之师、育大国工匠”,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切实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三是始终坚持“国际视野、天下情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积极探索职教出海服务新路径,持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点聚焦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着眼开放、创新、城市治理等领域,立足高远,提纲挈领,指明了重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为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明方向。作为立足重庆、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型业态推进产教融合,秉持“一体两翼两坚持”的理念调整优化专业建设,精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力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重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不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技处处长 汪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考察重庆的重要讲话,时机特殊、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标定了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历史方位,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前进方向。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指示精神。学校科研处将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构建并推行“院士领衔、高校助力、团队攻关、服务产业”科教融汇“四步走”行动战略,并将持续探索科教融汇新范式,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育苗圃、科技助推器”,以职业教育“之为”加码科教兴国“之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平台、创团队、育人才,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高质量发展软实力,利用科技成果赋能传统产业,并依托全国首家“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全过程对接成渝及周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赋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
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伍小兵: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重庆,将进一步推动重庆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发展,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要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力度培养和使用数字化领域的新型技能人才——“数字工匠”,既要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又要利用好重庆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这个平台,打造“龙头数字企业+职业院校”的数字工匠学院建设模式,探索“企业化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由企业导师带领进行岗位专业实训,从而使“数字工匠”的培育能更切合企业具体岗位需求、覆盖更多层次。
财经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曾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具体负责学院,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积极担负起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我们将在三个“大”字上下功夫:一是着力培养具备“大数据+物流”跨专业能力融合的学生,适应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要;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大”视野,适当增加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课程,开展国际研学、访学等国际交流项目,见识和学习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技能知识;三是着力推进产教“大”融合,引“企”入校,共建产业学院,校企一体化培养符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所需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党政办巡察科科长 罗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意识到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髓和要义,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去,持续以清廉学校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清廉+”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固化制度办法,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打造具有工程特色的清廉学校建设范例。
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数学党支部书记 蒲秀琴: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重要讲话,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在工作中,要积极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作为一名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在学校创建职业本科的过程中,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让基础课程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化和协调化发展作出贡献。
艺术设计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胡研秋: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切实感受到城市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和学习经验,将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宗旨融入到科研课题中,以老旧社区改造的适老性设计为主体,认真贯彻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服务于健全完善体系,着力构建十五分钟便民养老服务圈等工作的研究,助力实施“八大行动”、办好“六件实事”,为群众提供更多可感可及的公共服务,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江祎然: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悠悠百姓事,枝叶总关情,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意味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重要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握新机遇展现新担当,讲好每一堂思政课,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资源与安全学院辅导员 黄鑫: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学生理解西部、热爱西部、投身西部的重任。我们要深入了解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挑战,将个人理想与地区发展、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投身西部建设的热情和决心。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也是推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重庆新质生产力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辅导员 谢茂平: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考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为重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重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将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也会结合重庆的地域特色,将本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完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升。
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212班 陈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们青年学生倍感振奋,不仅为重庆的发展擘画蓝图,也为青年提供了更多机遇。作为一名机器人专业班级的团支书和学生党员,我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弘扬“砺苦谨信 惟精惟一”的校训精神,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勤学苦练新技术新技能,紧跟时代技术创新的步伐,坚定不移、久久为功,为推动重庆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222班 荣川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让我深受启发,这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供稿:各党总支/责编:许心如 刘洪梅)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