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迈入新征程,对照新要求,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学风建设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也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青团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由此可见共青团建设作用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在学风养成中,共青团有着自己的独特作用。
一、一揽子统筹,在思想引领中培育学风建设的情感认同
一是深化政治引领。唤醒学生自我意识,滋养生成优良学风,要从根基上抓起,用思想统领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共青团组织应突出团员在青年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持续开展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发挥组织优势开展组织化学习,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基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二是突出价值导向。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岩精神”,用好红色资源,结合特殊节点,打造“永远跟党走”“青春心向党”等系列主题活动,不断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选树表彰“两红两优”先进集体及优秀个人,充分营造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在激发学生对学风建设情感认同的过程中引导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是坚守网络阵地。进一步拓展网络思想育人阵地,加强文化产品供给,以贴近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为导向,打造个性化、网络化、多元化新媒体矩阵,深入挖掘“工程小青”团学IP,用学生喜爱的“青言青语”高质量输出青年声音和作品,打造柔性思想引领方式,实现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双向到达”,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养成良好学风。
二、一盘棋推进,在协同育人中引领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团学组织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加强学风建设中,通过实施“活力团支部”提升工程,依托“三会两制一课”,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团支部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化,加强组织生活内容方式创新发展,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多渠道、多载体开展学风建设教育,通过良好组织风气引领优良学风养成。
二是抓团学组织示范。持续构建党委领导下团组织主导的高校团学组织体系,压实团组织工作责任,完善健全工作职能协同、组织体系设置、骨干力量配备等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调动师生建设和维护良好学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系统构建“青马工程”培养计划,打造分类别、特色化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课程,不断加强团学骨干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和工作业务能力提高,使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中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抓从严治团成果。团员管理上“从严”,严把团员发展“入口关”、推优入党“质量关”,通过政治激励,深入培养有信仰、讲政治、重品行、争先锋、守纪律的团员队伍。团干部队伍建设上“从严”,常态化开展“六查六问”专项行动,构建团干部选、培、管、教机制,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团干部队伍。组织建设上“从严”,定级开展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对标定级”,重点评价支部班子建设、团员管理、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作用发挥等方面,指导基层团组织加强建设规范运行。使广大团员学生增强先进意识,强化组织观念,发挥模范作用,履行团员义务,充分调动团员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
三、一股劲落实,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学风建设的环境支撑
一是文化育人焕发活力。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专业队伍的引领、文化活动的开展及健康和谐环境的创设等途径,在建设良好氛围的同时支撑学风熏陶的高质量实践。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通过学习笔记大“晒”、书香校园、书画大赛、微团课分享赛、“红五月”等活动,“社团嘉年华”“社团活动周周有”等品牌助力形成向上向善的优良学风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增强学习自信。
二是第二课堂见实见效。坚持以德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聚焦评价导向,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学风教育融入思政引领全方位、专业实践全过程和第二课堂全体系,系统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健全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学风建设新生态。
三是服务大局以践促学。依托校地共建的“新农学校”,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大舞台、服务社会第一线,让学生“走出去、学进去、读下去”。突出志愿服务,以青年志愿行动为窗口,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打造“工程小青”志愿服务品牌,围绕“智博会”“西洽会”等大型赛会、生态环保、阳光助残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河小青”“馨小青”等志愿服务项目,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学生在实践服务中增强学习自信、加强学习交流,在吃苦耐劳中检验学习成果,明确学习目标。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学校共青团将紧密围绕党的人才工作大局,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最广泛地团结、凝聚青年人才,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充分彰显共青团的政治属性与组织功能,通过一揽子统筹、一股劲落实、一盘棋推进,不断推进学风建设实践,形成为党育人的工作合力,关心青年成长,帮助青年成才,切实将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履行好“为党育人”的职责使命。
(责编:许心如 刘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