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大家谈

【质量大家谈·教风】通识学院院长周浪:师生共学共育、教风学风协同,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育人成效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3-06-20 08:44 点击数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决定着职业教育需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风和学风。职业教育特色教风学风就是基于“德技并修”和“产教融合”,建立具有职业特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为职业院校的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与指标。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育人成效,需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风学风建设,师生共学共育、教学学风协同。

一、职业教育的教风学风建设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应具有以德育德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职业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技术研究推广服务能力、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工匠精神、企业生产指导能力等素质和能力。高职学生也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工匠精神、工作能力、技术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劳动观念等素质和能力。

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教风学风建设的特殊性,要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应用、行业企业技术推广服务等纳入职业院校教风建设内容和评价标准之中。把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实践、企业劳动、技能大赛、课堂文明、宿舍文明、遵纪守法等纳入职业院校学风建设内容和评价标准之中,建立教风学风协同一致的持续改进提升机制。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风学风协同建设提升机制

据相关权威机构调研数据和报告显示,职业院校教风建设中,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目前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是提升教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教学体系建设是提升教风建设应该重点考虑的措施,教师课堂教学态度、教师教学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教风建设的重点关注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师生共学共育机制是改进教风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教风是学校学风建设与改进的基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德育德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以实践为手段进行教学,关爱学生身心发展,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激励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和实践,从而建立和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风学风协同建设机制。

三、教风学风协同建设提升的几个工作要点

一是教风学风协同,完善育人体系。新时代教风建设需围绕“四有好老师”目标和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制定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教师“教风”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可要求教师每年“讲好一门课程,完成一个课程思政育人案例,开展一项课程教法改革研究,主持一项校企技术或产品研发项目,指导一项技能大赛”。在教风建设方案的基础上,以“六个下功夫”和“五育并举”为指导,制定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领域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方案,要求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一个月,到企业参加生产劳动一个月,参加一项技能大赛,撰写一篇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参加一项学校体育活动,成为一个学生社团的成员”,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风学风协同建设提升的自我教育体系。

二是教风学风协同,强化教学质量。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是学风建设的主战场,教师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求实作风,对学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要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借助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从教学纪律、教学质量、作业布置、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规范的检查落实;要创新和完善对教风优良、教学质量优秀、教学贡献突出的教师激励制度,在职称评聘和岗位考核方面适度倾斜。

三是教风学风协同,构建示范典型。建立精细化可操作、标准化可评价、考核可量化的教风和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标准构建典型,对教师学生开展教风学风建设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遴选教书育人、治学严谨的教师典型案例,或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优秀等方面的先进事迹,以及学风建设的优秀成果和突出成效,聚焦建设成效,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创新和改革工程,要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三教”改革攻坚行动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实施,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育人成效。

(责编:许心如 刘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