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本期主题:书中重庆
推荐理由:山城重庆的无限魅力,不仅仅是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的迅速崛起,并且重庆的古老文明,人文、地理、风景等等更是独领风骚,魅力无限而奇特迷人。不过,身为一个重庆仔,你真的了解重庆吗?身处重庆的外乡人,你想快速融入重庆吗?不如让我们一起去瞧瞧文学作家笔下的重庆,去感受重庆独特的山城风光!
借阅途径:图书馆一楼大厅推荐书架,读者可自行借阅。
书目详情:
序号 |
封面 |
书名 |
作者 |
内容简介 |
1 |
江城 |
[美] 彼得·海斯勒 |
1996年8月底,彼得·海斯勒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他的家。在这里,他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他在涪陵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打开这本书,看一个美国人20年前记录的重庆涪陵。 |
|
2 |
重庆掌故 |
章创生 / 范时勇 / 何洋 |
重庆,因地理所限,两江所隔,以渝中半岛为主,四周卫星城为干,星罗棋布合建而成。重庆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美食言子等逸闻趣事,是老百姓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最爱吹牛摆龙门阵之事,我们融信史与传说、实录与演义为一体,讲故事说评书,让读者更透彻地了解重庆、亲近重庆、挚爱重庆,彰显重庆的人文魅力和城市精神。 |
|
3 |
失踪的上清寺 |
罗渝 |
一个大雨滂沱的初夏夜晚,叫小敏的上海女孩带着父亲的遗物来到一座古城,寻找在此出家的叔叔,而叔叔所在的上清寺早已在几十年前的一场大火中被毁,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一场寻宝之旅由此展开,历史真相逐渐显露…… 那些历史古迹、文化名地为何消失?宝藏是否真实存在过?它们去了哪里?一个个谜团的解开却指向一个更大的秘密…… |
|
4 |
老重庆民俗漫画 |
阿蛮 / 张明志 |
《老重庆民俗漫画》收录了90个与老重庆民俗风情相关的词条,通过漫画和民谣的形式来呈现。无论漫画还是文字都妙趣横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老重庆的民俗风貌。 浓墨重彩,留存一座老城的文化记忆! |
|
5 |
陪都重庆 |
秦风 |
《陪都重庆:大轰炸下的抗日意志》(1938—1945),“温故影像”丛书之一,由秦风老照片馆广泛收集影像素材,呈现重庆抗战的重要经历,包括大轰炸的抗日意志,各党派团结抗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在重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丰富的抗战话剧,以及蒋氏夫妇和宋家姐妹的抗战活动。此外,本书也着重反映了重庆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角色。1941年底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美、英、苏四国同盟的出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根本的改变,从抗战初期被压迫的角色,到了战争末期以世界四强的角色崛起。在这个过程中,重庆实际上成为亚洲的权力中心。中国在这里实行了对印度的大国外交,同时也完成了《开罗宣言》和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工作。重庆此一非凡的地位,在此书中得以完整重现。 | |
6 |
水煮重庆 |
司马青衫 |
本土第一本趣味重庆史,老重庆的新写法,旧重庆的新解读。本书分为袍哥人家、民国岁月、历史风烟和文化与方言四个部分,以重庆历史、文化、方言为轴,为大家挖掘重庆曾经的人和事,展露重庆的历史原貌,深挖重庆的文化底蕴。 | |
7 |
大迁徙:“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解读 |
陈世松 |
描写了发生在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它是一场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移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牵扯了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和宗族等。本书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用详细生动的笔墨描写了将迁徙过程中移民的生活状态故事,用若干生动、微小的细节加以表现,如广大下层百姓是如何“填”四川?填川过程中移民究竟是怎样生活的?遇到了一些什么困难?经历何种艰辛与磨难?全书深入移民原乡,对移民在原乡的生存环境及迁徙原因,迁移路线、路上遭遇等做细致解剖和叙述的著作,完整地再现了清初“填四川”的生动场景。 | |
8 |
山城旧影 |
陈景琦 |
本书收录98幅画作,记录了重庆老城及周边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曾在街头巷尾随处可感的民风民俗,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画作自然天成,依据资料和记忆再现了那些已不存在的景观。或鸟瞰、或仰观,凸显了山城街巷和山地建筑的特征,展现了重庆雄奇的自然山水、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