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闻中心

【工程“星”故事】人生几经周折 深钻科研只为确保优质教育——访我校优秀教师王洁
发布时间:2019-06-18 15:07 作者:党委宣传部 点击率:

王洁教授到企业授课

人生是一场不确定的旅程,你无法准确预测中间会发生哪些事情。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再从体制外回到体制内,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洁老师多年浮沉,最终又回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课堂,此时的他,知识渊博,历经沧桑。

王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机电正高级工程师、重庆天巨承公司董事长,现为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师,主要教授机械设计相关课程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如今,重新踏上三尺讲台,他只想把半生所学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煤炭工作 安全高效缺一不可

2015年,王洁老师带领自己的研发团队首创了“一种采运煤一体机”“一种急倾斜中厚煤层用掩护支架”“一种用于急倾斜中后煤层柔性掩护系统的支护单元”等序列产品,并得到国家安监总局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这是他在煤矿行业浸润多年的心血。

当年,从学校毕业后,王洁老师被分配到天府矿务局磨心坡煤矿从事机电区技术工作,这是他真正意义上与煤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复杂又琐碎,这也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的办事能力。几年时间里,他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做得有模有样。

因为工作出色,王洁老师经历了多次人事调整,从发电厂建设指挥部再到天府矿务局机电总公司,他的经验与日积累。2004年国有企业改制后,重新组建了重庆天巨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煤矿机械设备产品。王洁老师带领公司参与了国家煤矿机械产品安全标准制订,十年间,企业实现了产品、品牌、标准“三级跳”,公司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先后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庆市创新型试点企业、重庆市首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专项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煤矿从事机电技术及管理工作20多年来,王洁老师深知煤矿工人的不易,迫切需要先进的技术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功效。“我作为煤矿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对井下煤矿工人恶劣的作业环境深有体会,工人的生死祸福最让我牵挂,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煤矿井下安全系数更高的支护产品。”2004年,王洁老师主导研发了DW.X型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产品,并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工作面,大大降低了井下作业面的支护垮塌事故,在确保人员作业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煤炭开采的安全风险。

截至目前,王洁老师共取得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其中包括煤机产品、矿山设备、井下开采、煤矿运输等多。

校企共育 高校既是踏板又是归宿

“永不满足”是王洁老师一直奉行的信条,他从不因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进一步,再进一步”才是王洁追求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加大公司新产品研发力度,王洁老师开始了与高校的合作,以期合理利用好高校的资源为新产品研发保驾护航。对于他来说,回归高校,不仅是持续创新的踏板,也是实现校企合作、教书育人的合理化途径。

“教书也是一种事业,不同于企业的工作,利益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洁老师以公司的创新事业为例,从科技改变未来、激发社会正能量等方向进行引导,为学生讲述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真真切切的改变,迎合学生对未来科技的憧憬,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树立及传播社会正能量。

除去专业课程,王洁老师还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工作。为了让学生真正从课程中获益,他详细了解了学生的思维动态、学习喜好、学科偏好等各方面情况,并针对性地在学习的科学性、重要性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对于未来,王洁老师表示,不仅要从创新意识、拓宽思路等方面为学生传授经验,更要在配合学校搞好教学的同时,让教师的教学成果嫁接到企业当中,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转换,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双赢格局。


(责编: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