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校科技工作按照新阶段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践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企业需求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共同发力。一季度,围绕科研项目申报和培育、平台团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
共申报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0项,立项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52项,学校推荐49项,通过形式审查4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系列项目申报48项,学校推荐38项(其中专项项目3项、思政项目13项、一般项目22项),重庆市自科基金申报49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申报55项,学校推荐11项,立项9项;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申报66项,学校推荐48项;重庆市高等教育考试招生研究项目申报6项,学校推荐4项,立项中华职教社项目3项。校级辅导员专项申报33项,立项20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
科研项目申报统计图
科研项目立项统计图
二、科研论文和著作
一季度共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二区3篇,四区1篇,EI工程索引5篇,EI会议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发表专著3部。
论文发表及专著出版统计图
三、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
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3项,国际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2024年1月成功立项重庆市2023年度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第一批项目(高校院所专利转化促进),与第三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共同开展学院专利专利分级分类管理,通过大数据手段筛选出学院质量较高、具备市场转化前景的专利,形成了“可转化运用专利清单”。 3月份开展了“专利盘活工作”动员会议,鼓励教师进行专利自我评价和入库工作。为各二级学院教师建立“专利盘活系统”账号,积极开展自我专利评价和入库工作,4月初完成学校1097件专利全部盘活入库。全面保障了专利评价准确,使得专利技术效果和产业化前景清晰,有利于专利转化工作的后续开展。2024年一季度达成意向许可发明专利11件,意向转让实用新型5件。已转让专利数量16件,转让合同金额16万元,许可实用新型专利1件,许可金额0.1万元(1年),对接企业53家。
存量专利盘点入库工作情况
专利授权及转化情况统计表
专利转化情况统计图
四、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
2024年2月7日,与重庆邮电大学共建的“复杂系统与自主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庆市科技局组织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系我校历史上第一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8个校级应用推广中心2024年第1季度的技术服务合同共签订13份,合同总金额242.2万元,到账总金额74.432万元。
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文件
五、创新创业
(一)以赛促创,积极开展2024年创新创业大赛备赛工作
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总结暨2024年创新创业比赛启动工作会,此次大会作为科技处组织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培育前的开山动员大会,开启了我校2024年创新创业比赛的序幕。与此同时,我校邀请4名知名指导专家,组织开展了2期创新创业项目专题培训会,全面为参赛团队提供备赛指导。
2024年创新创业比赛启动工作会
(二)依托学校创新创业中心,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工作
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c类)、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及运营工作;其中,我校“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建设案例成功入选“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为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我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承办第七期“优创优帮”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市级总评审活动1次,“双创大讲堂”系列沙龙活动1次。
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活动
六、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工作
我校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德国莱茵集团联合建设的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是重庆高新区首家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咨询、服务、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培训考试、智能制造培训认证等4个中心,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等4个工程实验室以及1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1+4+4运营架构。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强势资源技术团队,从技术服务-技术研究-技术孵化全链服务赋能企业生产运营及产业发展。2024年一季度以来,创新中心培训德国莱茵TÜV认证高校毕业生63人,企业员工100余人;举办了“两城汇”校企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动——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校新能源及储能领域成果发布对接会,组织开展了我校科研创新团队技术成果推介会等交流活动;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次,技术服务合同金额超200万元。目前,创新中心已与赛力斯集团、中国车辆研究院等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攻坚汽车电控悬架控制器软硬件、ECAS系统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空气悬架系统、车辆动力电芯等产品,有效助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
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
七、学报及学会管理
顺利完成校刊《重庆工程职教》2024年第1期14篇稿件的编务工作,包括所有稿件的格式修订、约请英文责任编辑审核英文摘要、返还作者补充完善文稿必备信息(如,“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参考文献”等)和送印刷厂排版、校对、印刷以及送审和交流等工作。
完成学校作为会员单位的协会(学会)的清理工作及会费审核、登记及备案等管理工作。
八、“双倍增”工作
通过科技项目培育辅导、企业成长培育、项目应用场景供给、众创空间升级建设等服务,以专业化团队、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开展了孵化培育工作。目前已完成了11家科技型企业备案。今年第一季度,新增了3家科技型企业备案,同时积极推进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前期申报筹备,并进行了2024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前期筹备工作。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推动“双倍增”行动计划取得更大成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速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成长。同时,将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九、技术服务项目
一季度签订横向技术服务项目96项,合同金额900.82万元,到账金额572.12万元。
技术服第一季到账经费统计图
破题开局,科研迎春。2024年一季度学校科研工作推进有力,发展势头良好,尤其在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申报、科研团队建设、科研成果培育、创新创业等方面较去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2024年的科研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接下来将继续锚定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目标,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庆“33618”产业集群,以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共同努力,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供稿:科技处 杨珍 汪应 /供图:科技处)